⑴年的PC处理器市场,比以往更热闹一些。
⑵从桌面到笔记本,Intel、AMD、苹果都拿出了各自的看家本领,以龙芯、兆芯、飞腾等为代表的国产CPU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⑶Intel、AMD今年的斗争格外激烈。在桌面上,代酷睿性价比越发突出,代酷睿K系列势头凶猛,工艺架构没有大变,但频率突飞猛进,性能令人刮目相看。
⑷锐龙系列终于开始让出舞台,但锐龙 XD成为游戏玩家的新宠,而新生的锐龙X系列似乎并未达到预期,加上平台成本大大增加,降价成了主旋律。
⑸笔记本上,代酷睿H系列大肆入侵轻薄本,性能向游戏本靠拢,只是可怜了续航;锐龙H/U系列被打压严重,只有锐龙 H比较突出,锐龙 U反而在游戏掌机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⑹苹果的M系列持续演化,双芯拼接而成的M Ultra令人刮目相看,M又开启了新的旅程,苹果的自研能力不容小觑。
⑺在美国的持续打压之下,国产CPU艰难求生,无论是基于自研架构和指令集的龙芯,还是拥有x架构授权的兆芯,这条路都注定艰难,但必须得一步一步走下去。
⑻今年,我们照例以评奖的方式,回顾一下各款处理器中的优秀代表作。
⑼旗舰性能奖:AMD锐龙线程撕裂者PRO WX
⑽这个奖项,是今年最没有悬念的。
⑾时隔一年半,AMD终于在今年月份更新了发烧级的撕裂者产品线,但不再有消费级,只有面向工作站的PRO WX系列,以后也是如此。
⑿没办法,不是AMD不思进取,而是Intel跟不上趟啊。
⒀回到锐龙线程撕裂者PRO WX系列,它可谓AMD Zen架构的终极之作,旗舰型号PRO WX拥有华丽的核心线程、MB二级缓存、MB三级缓存、八通道DDR- TB内存、条PCIe .通道……
⒁当然价格也是极为华丽,元人民币比上代贵了几乎一万元,就这么任性。
⒂i-XE之后就在发烧领域缴械投降的Intel,将在年第三季度左右回来,但也只有针对工作站的至强W系列,而且最多不过核心……
⒃AMD Zen的撕裂者也蠢蠢欲动了,最多核心线程、八通道的DDR、条PCIe .,预计年月份左右,提前预定下一届旗舰性能奖!
⒄旗舰性能奖:Intel酷睿i-HX
⒅桌面不行,移动称王!
⒆Intel 代酷睿移动版首次增加了一个特殊的HX系列,本质上就是把桌面核心使用移动版封装,用在笔记本……不对,发烧游戏本和移动工作站,相当丧心病狂。
⒇旗舰型号i-HX拥有和桌面旗舰i-K类似的规格,只是频率和功耗略低依稀:大小核心线程、MB三级缓存、睿频加速最高.GHz、单元核显、基础功耗W、最大睿频功耗W,还可以全核心超频。
⒈它上边还有个i-HX,但核心规格完全一样,只是多了部分企业级vPro博锐特性、支持E,封锁了部分超频,因此更适合移动工作站。
⒉实际产品不多,但各个都是肌肉发达:微星泰坦GT/强袭GEHX、拯救者YK 、惠普暗影精灵 Plus、ROG枪神 Plus超竞版……
⒊下一代的i-HX更是让人瞠目结舌,继续+ 核心线程,最高频率达到史无前例的.GHz!
⒋最受关注奖:锐龙 X
⒌要说今年最受期待和关注的处理器产品,那绝非AMD Zen架构和锐龙系列莫属。
⒍前两年趁着Intel实力空虚,AMD Zen家族一路火花带闪电,威风八面,尤其是Zen锐龙系列,凭借强大的实力、高超的性价比,完全让对手抬不起头来。
⒎眼见代酷睿强势归来,Zen更是被寄托了太多期望,都等着又一场火星撞地球。
⒏锐龙 X作为新旗舰,维持了核心规格,加速频率拔高到.GHz,和i-K不相上下,只是TDP提高到了W。
⒐这一次,还有全新的AM接口、DDR内存、PCIe .总线,可以说一步到位了。
⒑锐龙 X的性能虽然不算太出彩,没能完全压制i-K,但基本也在同一档次,并不算差。
⒒只是这一次,AMD有点飘了,首发价格明显虚高,结果上市一个来月就大跳水,但是配套系列主板、DDR内存依然偏贵,直接放弃DDR更是战略失误,直接导致锐龙系列有点小尴尬。
⒓现在可以基本确定,代酷睿因为性能不达标,将无缘桌面,这无疑是AMD的下一个机会。
⒔最受关注奖:酷睿i-K
⒕代酷睿开创性地在桌面上引入了大小核混合架构,P+E的组合让核心数量大增,再配合全新的Intel 工艺、CPU架构,无论性能还是能效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经历了nm漫长挤牙膏的尴尬之后,终于挽回了局面。
⒖尽管围绕E核的质疑一直不断,但市场说明了一切,而且经过不断的打磨、优化,无论是跑分、游戏还是生产力创作,E核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⒗代酷睿则是一次稳步迭代,工艺、架构都没变,但打磨得更加成熟,尤其制造工艺其实是升级版,也使得这一代在功耗不变的前提下,频率突飞猛进。
⒘作为旗舰,i-K在增加了个E核的前提下,最高频率达到了惊人的.GHz,即将推出的特挑版i-KS更是史无前例的跑到了GHz。
⒙超频记录也是不断被打破,已经有史以来首次突破GHz大关,终于打破了AMD推土机保持年之久的记录。
⒚对于高端用户来说,无论是玩游戏还是搞创作,i-K都是当下的不二之选。
⒛最具质价比奖:酷睿i-KF
①对于主流玩家来说,i-K/F曾经是首选,i-K/F则很好地继承了衣钵,尤其是无核显拖累的KF版本,目前只要元左右,时不时还有元的优惠价,相比K版本便宜元左右,性价比十足。
②相比于竞品,它可以自由选择搭配DDR、DDR内存,主板选择也更丰富,可以配个不错的B甚至平价的Z主板,堪称完美。
③相比前辈,i-KF增加了个E核,组成+ 核心线程,二级缓存从.MB猛增到MB,三级缓存从MB扩大到MB,最高频率从.GHz提升至.GHz,基础功耗还是W。
④虽然单核性能只提升了大约%,但多核性能大涨%,游戏性能平均也有%左右的提升,能把锐龙 X打得抬不起头来。
⑤最具质价比奖:锐龙 X
⑥锐龙 X一直是大杀四方的超级爆品,至今仍然在热卖,而作为后辈的锐龙 X,受制于价格尤其是平台成本,目前还没有真正显现出威力,但如果你是个喜欢锐龙的主流玩家,这无疑是面向未来几年最好的一个选择。
⑦锐龙 X目前已经跌到元内,这个价格无疑是非常有吸引力的,DDR内存也日渐主流化,唯一限制就是B主板还稍贵一些。
⑧选择它的好处是今后几年都可以不用考虑升级:DDR内存大势所趋,PCIe . SSD也已到来,又一个长寿接口AM升级几代都没问题。
⑨而说到接口,这无疑是i-K乃至整个Intel平台的的最大束缚,下一代又双叒叕要换接口啦。
⑩最具质价比奖:锐龙 H
ⅠAMD锐龙这几年在笔记本移动平台进步神速,产品越来越丰富,赢得了广泛认可。
Ⅱ锐龙 H作为新一代平台的高端代表,带来了新的nm工艺、Zen+ CPU架构、RDNA GPU架构。
Ⅲ虽然升级幅度不大,有那么一丝挤牙膏的味道,但好处也不少:CPU性能不俗、GPU打遍天下无敌手、续航持久、产品适应性广泛、性价比高。
Ⅳ尤其是续航,这一直是近几代锐龙本的突出优势,用适当的性能妥协换取更长使用时间无疑是个聪明的策略,在代酷睿H续航拉胯的对比下就更突出了。
Ⅴ另外,和代酷睿H系列一样,锐龙 H既能用在游戏本里,也能用于高性能的轻薄本,K价位就能找到不错的产品。
Ⅵ技术创新奖:苹果M Ultra
Ⅶ虽然苹果已经发布了第二代自研处理器M,但它更像是M的一个放大升级版,技术上并无特别突破之处,至少目前已知的还看不到。
Ⅷ相比之下,M Ultra虽然隶属于M家族,但作为第一代的终极版本,它有个堪称大杀器的存在——Ultra Fusion。
Ⅸ它其实就属于我们常说的chiplet小芯片范畴,但这种设计的一个关键之处,就是多颗芯片之间必须有着足够高高带宽、足够低延迟的互连,才能确保性能充分释放。
ⅩUltraFusion 采用了台积电先进的CoWoS-S(带有硅中介层的晶圆上芯片,堪称当前封装互连技术、半导体制造技术、电路设计技术的集大成者,拥有万多个传输信号点,可提供高达.TB/s的互连带宽,而且延迟、功耗都非常低,可以说是当下的最优解。
㈠M Ultra的规格也因此在M Max的基础上翻番,个CPU核心(大小/MB二级缓存、个GPU核心(个执行单元个并发线程、个神经核心引擎等等。
㈡M Ultra目前仅仅用于Mac Studio,但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成本的降低,未来的M Ultra必然会来到桌面、来到笔记本,惠及大众。
㈢技术创新奖:龙芯C
㈣国产处理器有多种技术路线,但无论是x、Arm,还是RISC-V、MIPS,都不能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目前唯一自演自主的架构指令集,就是龙芯的LoongArch龙架构。
㈤龙架构在年就诞生了,基于龙芯二十年的CPU研制和生态建设积累,从顶层架构,到指令功能和ABI标准等,全部自主设计,不需国外授权,任何时候都不会被卡脖子。
㈥龙芯产品线也正在陆续转换到龙架构,首次落地是年月的消费级龙芯A,而今年月诞生的龙芯C则是面向服务器市场。
㈦它通过整合封装四个龙芯A硅片,形成了核心的规格,并有每核心KB二级缓存、共享MB三级缓存、个位DDR-内存控制器、主频.-.GHz,典型功耗W,峰值浮点性能.TFlops。
㈧它还有个龙芯CL版本,典型功耗仅为W。
㈨无论是规格还是性能,龙芯C已经接近市场主流水平,可以满足云计算、数据中心的需求,关键是完全自主可控。
㈩值得一提的是,下一代龙芯A、龙芯D,也都已经研发完成,蓄势待发,后者将首次达到核心。
可以说,龙芯真正承载着国产化CPU的长远未来。
技术创新奖:兆芯开胜KH-
国产芯片面临的最大难题其实就是生态,而在这方面,x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虽然我们无法完全掌控x,但在现阶段,作为一个过渡性的替代,仍然是极有价值的。
x国产处理器有海光、兆芯两大势力,技术分别源自AMD Zen、威盛VIABASE,其中兆芯的可持续性更好一些,产品迭代和提升也更胜一筹。
今年月初,兆芯发布了新一代开先KX-G、开胜KH-,分别面向消费级、服务器,前者主要升级了GPU、内存和USB扩展,工艺架构都没变,核心数甚至还倒退了,后者在技术上的变化则更加明显,堪称国产x处理器的巅峰之作。
开胜KH-系列虽然还是nm工艺,但是架构从“陆家嘴”升级为“永丰”,并引入全新的自主互连技术ZPI .,核心数量也从最多个一举增加到最多个(疑似双芯封装,双路互连就是核心。
随之而来的是DDR内存升级到八通道、TB,扩展丰富为条PCIe .、个USB .、个SATA .,已经基本可以满足现代需求。
安全方面尤其完整支持SM/SM/SM国密算法、国标可信计算体系,提供服务器级RAS和BMC管理功能增强,这也是信创产业的基石。
x在国内能走多远谁也说不准,指不定哪一天就被掐断了,但只要这条路能走,就要坚持走下去,至少也要坚持到我们真正能够自主掌控的那一天。
编辑选择奖:锐龙 XD
锐龙 XD的火爆,恐怕是AMD完全没有想到的。
它使用的D V-Cache堆叠缓存技术,原本是为EPYC霄龙数据中心处理器开发的,拿到锐龙上只是试水,只出了这么一款型号看看反应,最初都没打算生产多少。
MB二级缓存、MB三级缓存、MB堆叠缓存组成的MB庞大缓存,在游戏中大杀四方,当时的i-K/KS都不是它的对手,价格又低得多,一经上市就备受追捧。
目前,锐龙 XD的官价在元,但是经常能以元的底价拿下,简直香爆了,再配上同样实惠的B主板、DDR内存,如果你是深度游戏玩家,想都不用想,买它就是了。
锐龙系列的D缓存版本也在准备中,预计将有三款型号,似乎已经预定了下一年的爆款。
编辑选择奖:酷睿i-KF
如果你是一位高端游戏玩家,又要兼顾内容创作等其他高强度应用,i-KF可以说是当下乃至今后一两年的最佳选择。
首先是强大、均衡的基本素质。大小核心媲美上代i系列,主频最高.GHz,二级缓存翻番到MB,三级缓存从MB扩大到MB,基础功耗还是W。
其次是到位的平台成本。处理器本身元出头,主板可以任意选择Z、B、Z,内存可以选DDR、DDR,想省钱、想堆料都随意。
然后是较长的寿命。代酷睿已经基本确定没有桌面版,再想升级就得等年的代酷睿了,不用担心很快被淘汰。
唯一的问题就是到时候肯定要换接口,升级的话成本会高一些。
编辑选择奖:酷睿i-H
以往的笔记本平台,都是游戏本用H系列高性能处理器、轻薄本用U系列低功耗处理器,但是在代酷睿上,完全变了。
H系列高性能版几乎一夜之间遍布于轻薄本,催生出了高性能轻薄本的普及,i-H、i-H随处可见,以至于新设计的P系列都有点没处使劲,U系列更是基本看不到了。
它们虽然算不上足够轻薄,续航也有所妥协,但性能实打实地远胜以往的纯轻薄本,外出办公什么的再也不用担心性能不够。
i-H的配置也相当有诚意:+核心、.GHz加速频率、MB缓存、W基础功耗都很均衡,有需要的话还可以释放到足足W。
可以说,年买笔记本,i-H是绕不过去的。
代酷睿H马上也就要来了,但新一代笔记本普及仍需时日,而且过渡阶段往往也是抄底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