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京东的真实交易额有多少?京东为什么在年做了一次GMV口径调整,以及他的口径和主要竞争对手阿里巴巴又有什么不同?在年京东GMV首次突破了万亿大关,全年达到了亿元。但是年京东营业收入是亿元,其中净服务收入是亿,商品收入是亿。那大家觉得说GMV有万多亿和营收数据差距也太大了啊!营收商品收入,只有它后者的/,是不是有很大的水分?所以真实支付的交易额到底有多少?还是说都是虚假的?
⑵其实这个是可以反推的,京东商品收入是亿,这个其实是抵扣了增值税的个点,所以销售额其实是多少呢?倒推算一下,应该是亿的一个销售额,这是自营部分的。那平台的是多少呢?京东的平台业务,交易额会比自营会小一点,大概在~%之间,%的占比,我们可以推出来。自营可能是亿的,平台可能有亿,所以最终真正交易额是万亿。也就是说是披露这个万亿的一半的水平。
⑶当然我也讲过%其实略高于阿里巴巴,略低于拼多多。大家在一个水平,那为什么会差出%来?什么原因导致的?首先这也不是刷的。一个是未支付订单,很多用户在下订单以后他取消订单了不支付,反悔了或者有很多原因导致的,在最后一个环节没有付钱。那这部分可能有接近%、%左右的用户他不下单了,那这部分是会统计入GMV的。
⑷第二个就是用户退货,用户买了产品后悔了,钱也付了但取消了订单,可能发现漏了个商品,重新再下单。还有一个情况就是说用户买了觉得这个东西不合适,要退掉,这部分其实应该会占到%左右,就是用户退单退货占%。
⑸还有一部分就是我们讲的有刷单虚假刷单!用户为了帮商家冲业绩刷的订单,然后第二天把订单给取消了,这是虚假的。这部分大概有一点点不会很大占比,所以这部分大概整体来讲%左右,那真实交易额还有%多。但这里其实不存在平台主观的一个刷单问题。
⑹另外很多人讲一个事情,京东在年的时候做过一次GMV口径调整。当年(年调整完以后的整个GMV达到亿,其实是有一个一倍的增速:"加速增长"。在当时引发了很多舆论讨论,尤其是对手借此攻击,“京东老改GMV把销售额"做"得越做越大,实际并没有。”那我讲一下为什么要调整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实阿里巴巴和京东这个交易额口径它是不一致的,京东其实要严得多,所以每年发财报就觉得跟阿里差距非常大,不公平!你的口径更大一点我的口径更严谨一点。但是大家对比的时候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这个GMV的差异,那京东老是很吃亏,所以做了一次GMV的口径调整。基于竞争分析、公关层面或投资层面来讲,就做了调整到可能跟阿里接近的一个口径。
⑺年调整完以后,阿里京东口径也是不一致的。我们可以在他们的财报里面看,其实是有相关关于口径的一些披露。京东口径是什么呢?就是京东集团线上自营业务和第三方平台,所有产品和服务订单的交易总额,无论商品是否真实被销售、投递或者退回,都会被计入到交易额,而且这个交易额它也包含了向买家/卖家支付的这个邮费。但是要强调一下,不包括京东BC里面,未完成订单及投递价值超过块人民币的这个订单。比如说你买了个iphone手机,块钱。那你退单了虽然你也支付了,但是这个订单就不会计入到交易额里。就是说超过块钱(非真实交易是不算的。
⑻那阿里巴巴它的口径是什么样呢?就是前面部分都是一样的,不管自营还是第三方平台的订单商品是否真实被销售、投递或者退回,也包括买/卖家付的邮费都会被计入到交易额。但是有一个细节不一样,阿里交易额是排除标价超过万元人民币产品服务,以及买家单日累计购买超过万的交易额的交易。这是之前阿里的口径财报披露的,当然现在他有些调整,好像应该没有提万和万这个事情了。按照原来的口径来讲,就是你在阿里上买了一辆汽车价值万块钱,但是你发现你不想要了你把这个订单给退了,退了这部分数就不算(GMV,这是万以上的。但是万以内的,比如你买个块手机,你退了,那它是会计入这个GMV的。所以说京东和阿里巴巴GMV口径,他们主要差异在哪里呢?就是关于大额未完成订单是否计入,那么其实阿里是计入的超过块钱以下,万以内,这个阿里是计的。但京东是不计入这个交易额里面的,这是为什么?
⑼我们只讲一个现象,每年的双都特别热门,我们看过以前的有爆料八卦的行为,有卖家在一个商家里面同时下二三十万的一个订单,为什么?刷交易额!商家要排名排到靠前面去,所以说他一次性下单几十万、三十万,拆成一笔笔订单退货也很麻烦,就有些商家干脆一点,找人去刷单,一笔就下万、万、万订单。当然大家知道这肯定不是真实用户购买的,然后第二天第三天又把这个订单给取消了。这部分其实很多是计入交易额里面的,在新的口径里阿里好像没有做一个(GMV约束的相关要求。所以来讲其实京东的口径还是比阿里要严的多得多得多。就是阿里口径相当于是比较宽泛,可能还是相对有比较大的一个水分,以上是关于京东GMV和阿里这个GMV口径差异的问题,欢迎各位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