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凡是做亚马逊的朋友,大概率都有看过很多很多的教你如何选品的教程或者是视频,比如一些选品分析,趋势分析等等。可能有免费的也有收费的。通常都是通过一些站内或者站外的关键词工具找一堆产品出来大讲一通。通常当我看完一个这类视频以后,我根本不清楚它到底说了些什么?只记得说了一堆的关键词,一堆的产品,一堆的别人的listing。无重点,无细节。好像什么都说到了,但实际上又什么都没有说。
⑵我倒不是说那些选品的工具和方法一定没有用,在满足足够的前提条件下,也许是有用的。但这些前提条件通常都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比如别人他有供应链优势,他能拿到更低的成本价;他有资金优势,他能跟工厂赊账;他有推广渠道优势,他的推广成本更低等等。这些都是没有讲出来的。所以别人的资源条件够,去做这个产品就行得通。但当我们自己去做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前面这些优势的话,自然是做不过别人的。如果盲目跟风去卖同样的产品,结局可能会很糟糕。
⑶假如这些选品方式真的有效,假如偶尔确实能选出蓝海产品,这时候所有人的优势起点都一样了,没有人有先发优势。因为是蓝海产品,竞争度很低。也就是说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那对于这种产品,大家的想法一定都是立马上线。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这类信息会迅速爆炸式的传播出去。不用怀疑,市场很快就饱和了。蓝海产品的优势马上就不在了。
⑷所以像这样的去选品的思路,哪来的差异化呢?最后全都做成了同质化的产品。同质化就必然意味着价格战。那结果就不言自明了。如果资金实力又不允许去打价格战的卖家,应该要三思。
⑸那这个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呢?我们不妨换一种思路来看。
⑹消费者购买某个产品,肯定是这个产品满足了他在某个方面的需求。而用户需求是一个很立体的东西,它不是平面的。在某个普适的需求之下,还存在不同维度的,不同场景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实际上就构成了产品的差异化。所以,我们应该利用差异化的需求,将我们的产品重新设计,实现差异化的竞争。
⑺多说一句,差异化必须建立在用户的需求之上,而不应该是凭空构造的差异。如果还能把这种差异做出一定门槛,让别人难以模仿,那就更完美了。
⑻看起来有些抽象,我举个例子应该就能明白了。
⑼拿水杯这个产品为例。水杯这个产品满足的是喝水的基本需求,这是一个非常简单,非常显而易见的需求。不过在喝水这个看似简单的需求之下,还有很多不同的应用场景,比如家中,户外,办公室,骑行时等等。
⑽不同的场景下水杯的使用方式是有区别的,家里用的水杯一般普通的马克杯就够了;户外的水杯一般要密封,防漏,防摔等等;办公室水杯可以带个自吸管;骑单车用的水杯一般需要适配挂架,或者直接送水杯架等等。
⑾在这些场景之下,还可以基于不同材质,容量,时尚风格与外观等产生更多的差异化。这些差异都构成差异化的产品功能和卖点,形成差异化竞争。
⑿所以与其像大海捞针一样的四处去选品,不如搞懂你身边触手可及的产品,或者是你有渠道——能够去了解到的产品。然后搞懂它,找出差异化并实现,就是你最好的选品。
⒀亚马逊上卖得好的产品很多,仔细一看 这些产品似乎也没有很特别。但背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早期的时候,是这些卖家对产品和供应链的足够了解,并且实现了别人没有实现的差异化。
⒁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要懂产品,而不是去选(找产品。
⒂我非常不建议从来不养宠物的人去卖宠物用品。因为不养宠物的人对宠物用品的理解通常都会比养宠物的人对宠物用品的理解要浅(做过功课的除外。可能也有人会说,我从不养宠物,但我宠物用品就是卖得好。但这种情况通常都只是小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