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作为行业内顶尖的国际盛日,戛纳狮子国际创意节(以下简称戛纳创意节历来都是广告人心中的梦想之地。每年的月,世界各地的业内大咖都不约而同的赶往这个南法小镇。天的时间里,行业内最前沿的思想和创意在这里交织碰撞,产生多样的化学反应。
⑵碚曦投资协作体的创始人李倩玲(Bessie Lee用“朝圣”这个词形容戛纳在她心里的地位。从十余年前第一次作为群邑中国首席执行官受邀参加戛纳创意节的演讲到现在作为碚曦投资协作体的创始人兼CEO带领新兴科技公司参加论坛演讲,传播中国创新科技,李倩玲已经成为戛纳创意节的常客。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戛纳见证了她从广告公司到投资行业的转变,而她也一路跟随着这只狮子成长、蜕变。
⑶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兼CEO李倩玲
⑷第一次去戛纳,中国影响力初现
⑸李倩玲第一次去戛纳时,戛纳广告节还未更名为国际创意节。与大多数广告人一样,“朝圣”的兴奋感和新鲜感冲淡了旅途的劳累,用她的话说,“戛纳创意节是一辈子至少要去一次的地方,”因为这是属于广告人的国际舞台,是行业的焦点。
⑹而当时,中国在很多外国人眼里还是一个带着些神秘色彩的新鲜话题。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的同时,“山寨”、“抄袭”、“劳力成本低”等偏负面标签也削弱了中国式创新在戛纳的存在感。很少有人注意到这颗正在冉冉升起的东方之星。
⑺那一次,李倩玲受邀参加了某品牌举办的沙滩聚会。会上,她惊喜的发现很多人都开始讨论起了中国营销。那时,李倩玲隐约感觉到中国还有很多这样的“宝藏”待向世界展现。而这个念头也成为了她之后一直在戛纳践行的“使命”。
⑻年,李倩玲登上了戛纳主舞台,与当时人人公司的CEO陈一舟共同探讨中国的社交媒体和移动网络对广告业的颠覆。
⑼自此,李倩玲开始了她在戛纳的布道之路。
⑽戛纳主论坛演讲的布道师
⑾作为广告界的领军人物,李倩玲每年都受邀去很多国际创意节演讲,大部分主题都是关于中国的创新,她把这些观点的输出当成个人使命,因此和去其他地方演讲一样,去戛纳布道也是她的个人使命。不同的是,在戛纳,李倩玲会在创新的大主题下把营销的比重调高。
⑿“中国有太多外国人不了解的,而他们又找不到太多愿意出去演讲的中国人,用他们懂的语言去把事情讲清楚,而不是老王卖瓜那种,”李倩玲讲道。
⒀心怀使命感的人通常也有纵观全局的眼界与胸怀。
⒁作为碚曦投资协作体的创始人,她也陆陆续续将自己孵化的新兴科技公司带到戛纳这个国际舞台,让他们有机会在这个舞台上展现自己的光彩。
⒂年李倩玲带着三家新创公司登上戛纳舞台
⒃今年,李倩玲就带着宾酷、芝麻科技、快决测、复歌科技一同前往戛纳“朝圣”。这次,她决定把演讲台交给这些新兴科技公司,自己则在一旁当主持人。宾酷、芝麻科技、快决测三家公司将共同讲述营销科技中AI的力量。复歌科技则与联合利华同台阐释媒介购买的透明化问题。这些创新公司都是第一次去戛纳做演讲。
⒄今年碚曦投资协作体及孵化的四家新兴科技公司在戛纳演讲信息
⒅谈起不远万里带这些公司去戛纳的目的,李倩玲认为创新公司里大部分都是年轻人,而年轻人必须要有国际视野。此外,戛纳是广告营销行业的主舞台,而这些公司在此演讲也是为了展示他们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因此结交更多朋友、寻求合作机会也是此行目的之一。
⒆虽然AI已成为行业内热词,千人千面也已讲了无数次,但目前的市场应用与这些目标仍相差甚远,李倩玲认为主要原因是科技已经成熟,但行业拥抱科技的速度却很缓慢,而这很大原因都与“人”有关。
⒇“因为很多科技对大多数人来讲都是未知的,因为未知所以人们不敢拥抱它。而不去拥抱的原因在于,绝大多数公司的企业文化里不鼓励失败,”李倩玲讲道,因此,AI技术也是她近年来的布道主题。
⒈评审中的“Badass Bessie”
⒉李倩玲曾在去年担任创新狮评审。与其他奖项不同,去年只有创新狮奖项的入围者会被邀请到现场做分钟的提案陈述,与评审交流互动。而今年,钛狮(Titanium Lions)、玻璃狮(Glass: The Lions For Change)和创新狮(Innovation Lions)的入围者都将去到现场做陈述。
⒊在此之前,戛纳的其他奖项也曾邀请李倩玲做评审,但都被她推辞了,“因为不想被关小黑屋,还要一直不断的看报奖案例视频,最后到了终审大家一直“吵来吵去”,”李倩玲笑着说。但当创新狮奖项发来邀请时,她果断说了“Yes”。
⒋“因为之前是在电脑上去看参展描绘和影片,等到现场和他们(入围者互动的时候,他们又会提供新的信息,然后我在问问题的时候还帮他们挖到了之前大家都没有想到的亮点,或者是发现不周全的地方,这个过程是非常有趣的,我很享受跟每位选手的交流”李倩玲回忆道。
⒌年戛纳创新狮评审团合影
⒍但享受的同时,李倩玲却不知不觉中成了评审主席口中的“狠角色”(Badass Bessie)。
⒎与其他从事广告创意的评审不同,作为位评审中唯一处于投资行业的人,李倩玲很注重商业模式,因此她抛出的很多问题都落于现实层面,很容易“问倒”这些创意人。
⒏同组的评审还曾对她直言“还好我不是参赛者,因为你问的问题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⒐这句话也使李倩玲察觉到了自己从广告到投资行业视角的转变,但她很享受这个身份,以及它带来的新思考。
⒑而现在,作为一名投资者,李倩玲也在继续在一次一次布道中鼓励企业去拥抱科技,她希望扶植这些新兴科技公司,从而用技术推动营销产业的升华。“现在消费者的媒介使用习惯背后有越来越多科技的东西,我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带着这些项目公司一起把产业的技术因子放大,放大到和艺术相平等的地位,”李倩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