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上映第天,《流浪地球》先后超越《复联》、《速》、《捉妖记》和《西虹市首富》,以亿票房,挺进中国电影票房总榜前七。
⑵且甩开今年春节档其他电影不止一个身位,票房几乎是第二名《疯狂的外星人》和第三名《飞驰人生》的票房总和。
⑶而上映首日,它的票房还在名开外,“科幻片难成大器”的声音比比皆是。
⑷新类型片、靠口碑逆袭,《流浪地球》像极了去年的春节档票房冠军《红海行动》,且逆袭速度远超《红海》:拿下票房总冠军,《红海》用了天,而《地球》只用了天。
⑸这固然与同期电影表现和观众审美水平密不可分,但细究个中奥秘,《地球》上映后多角度、高话题密度的口碑营销,尤其是“急先锋”热搜的催化功不可没。
⑹“小破球”屠榜热搜成春节话题王
⑺“这两天一定要把《流浪地球》给看了,要不首页和热搜上的梗我一个都看不懂,严重影响了我和广大网友们的交流”
⑻“《地球》的热搜厉害到什么程度呢,只要是我陌生的热搜,点进去看肯定是它的”
⑼“躲过了吴京的情怀杀,躲过了小哥哥的荷尔蒙诱惑,却猝不及防被‘郭京飞在哪儿’这个沙雕热搜拉进坑,看,这就去看”
⑽整个春节,广大瓜友感受到被“小破球”支配的恐惧:无论何时,随便点开几个眼生的热搜话题,总能绕到《流浪地球》上去,等着你“入坑”。
⑾仅今天一天,据TOP君粗略统计,从“流浪地球票房超复联”、“流浪地球 当”到“屈楚萧小号”、“吴京是吴彦祖师叔”,再到“流浪地球造句大赛”、“moss刘培强CP”......就有多个。
⑿而如今的“热搜锦鲤”,也是从小透明开始逆风翻盘的。
⒀与同档期电影的黄金组合和名导光环不同,《流浪地球》虽有刘慈欣IP加持,但科幻片向来是“国产电影神坑”,且主演多为缺乏流量的新人,影片上映前,面对“友军”铺天盖地的宣传,“缺钱”的“小破球”剧组也可谓低调的可以。
⒁So,春节混战前两天,《流浪地球》在热搜榜近乎“查无此球”,引一众自来水捶胸顿足。
⒂然而,随着电影随口碑逆袭,自来水汹涌成海,小透明华丽转身,释放洪荒之力,屠榜热搜,让瓜友们怀着或好奇,或求同的心理走进电影院。
⒃越受关注票房越高,票房越高越受关注,口碑打底、热搜催动下,“小破球”变身“金球”,光速登顶。
⒄七大杀招齐放俘获瓜友心
⒅春节档群雄逐鹿间,单凭自来水定然难以拿下战局。长期、高密度的“热搜突围战”中,必然有步步为营又协同作战的战略布局。
⒆正所谓“成也热搜,败也热搜”,热搜或许是把屠龙刀,却也难以驾驭。而纵观《地球》的这波热搜阵,可谓招式百变,杀招齐出。
⒇杀招一 ——情怀杀
⒈观众喜欢故事,而“欲与好莱坞大片试比高”的《地球》,最不缺的就是幕后故事,而其间最传奇、最具情怀的,当属“战狼”吴京万救《地球》。
⒉电影上映不久,消息传出,男二吴京本来是去客串的,结果中途万达撤资,吴京自掏万支持地球。
⒊而吴京也在采访中表示,自己是被导演郭帆“空手套进来的”。
⒋出钱出力却被骂,吴京一句硬气的“拍烂总比没人拍强”飙上热搜,戳中观众的“民族自豪”情节。
⒌其间,“吴京客串发现剧组太穷”、“吴孟达看剧本不相信是中国人写的”、“拍了这个电影我能吹一辈子””更加固这一情结,让更多人支持这部吴京怀着一腔孤勇支持,多个“傻子”撑起的“国产最强科幻片”。
⒍杀招二——段子杀
⒎有些人会为情怀所动,有些人却只为有趣的东西买单,为此,《地球》祭出了段子杀。
⒏“郭京飞在哪儿?”因为一张照片客串上热搜,真好。
⒐“十碗孟婆汤 忘不了”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⒑“流浪地球 当”,当当太阳不再上升的时候,当地球不再转动,没毛病。
⒒“moss刘培强CP”,这是什么神仙CP。
⒓这些有趣的梗,值一张电影票。
⒔杀招三——互动杀
⒕自嗨要不得,互动得人心。
⒖“网友把重庆朝天门广场P成行星发动机”,。
⒗“手绘流浪地球图解计划”,这样的爸爸给我来一打。
⒘“韩朵朵台词”太尬?笔给你。
⒙“流浪地球造句大赛”,参加吗?
⒚想参加?看了片子才有发言权。
⒛杀招四——虐粉杀
①饭圈的“虐粉”,电影圈同样适用。
②“流浪地球盗版卖元”?必须去电影院支持。
③“韩国网友评价流浪地球”差?救援队没你的份,票房说话。
④杀招五——破圈杀
⑤科幻有点远?那就破个圈。
⑥“流浪地球编剧参加过快乐男声”,距离瞬间拉近。
⑦“吴京是吴彦祖师叔”,这是什么神仙缘分?
⑧杀招六——粉丝杀
⑨《地球》主演虽没徐峥、宝强的流量,却也是有粉丝的。
⑩“李光洁太帅了吧”和“屈楚萧 男性荷尔蒙”让两家粉丝喜大普奔。
Ⅰ“吴京年轻时是小鲜肉 ”和“雷佳音年前”下的照片让两人多了很多颜粉。
Ⅱ而几乎每个热搜下,唱了影片推广曲《有种》的孟美岐粉丝都会自动带节奏。
Ⅲ粉丝调动好,都妥妥的战斗力。
Ⅳ杀招七——亲情杀
Ⅴ“刘培强和刘启最后一次通话”的场面,让无数人产生共鸣。
Ⅵ七大杀招如同一张天罗地网,总会有个触点,拉你入坑。
Ⅶ口碑佳作深耕热搜“另类”突围
Ⅷ《地球》的“口碑驱动+热搜催动”突围战,也为影片宣发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Ⅸ排片率和预售直接关乎票房,而前期宣发则直接影响排片率和预售票房,且电影票房也多呈“马太效应”,前几天票房直接影响整体票房。
Ⅹ这一逻辑下,片方早已习惯了将赌注压在电影上映前。上综艺、大型路演、推广曲、宣传片,户外广告、甚至拿下央视春晚广告,争取博得头彩。而以往的票房表现也大多证明了这一思路的正确性。
㈠而近两年,这一逻辑逐渐出现裂缝:《爱情公寓》、《地球最后的夜晚》、《小猪佩奇过大年》等前期宣发亮眼的电影,在首日高票房后,票房随口碑断崖式下跌,而《我不是药神》、《红海行动》、《无名之辈》、《流量地球》等口碑佳作则随口碑迅速逆袭。
㈡事实证明,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高度透明和快速流动下,观众和影院的反应越来越快,口碑成王道。
㈢而口碑的传播也需要有效渠道。而此次《地球》热搜阵,则充分说明了热搜在催动口碑转化票房中的高效率。
㈣So,对影片质量有信心的电影,不妨尝试后发制人,点映释放口碑外,可以尝试再电影上映后深耕口碑,引导自来水,借助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工具,催动口碑到票房间的快速转化。
㈤当然,活在别人嘴里,自然要承受不同声音。靠热搜和话题引流,自然也要承受被反噬的风险,而其间,就是考验影片质量和片方营销力的时刻。